欢迎您访问济南腾昊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初探

文章作者:腾昊科技 发布时间:2021-09-07 15:54:45 浏览次数:4006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及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及无病毒苗木培育已成为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的一个领域,而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等院校生物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开展实验操作的前提,是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 如何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从而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是任课老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例,分析本门课程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探讨。

  1 课程简介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针对生物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专业限选课程,包括理论与实验2 部分,理论部分18学时,实验部分36 学时。 课程成绩组成为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各占百分之五十。理论部分包括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核,实验部分包括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和期末考核等环节。 通过这门课的开展,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相关的原理和技术方法,为今后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2 现状与问题

  2.1 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是前6 周为理论课,后12 周为实验课,每周3 学时。 这样的课程安排有两方面的问题:(1)理论课包括11 章节,内容繁多,学生需在6 周将所学知识理解透、掌握牢,不仅学生学习压力很大且掌握效果不理想;(2)理论课与实验课并不是同步进行的,这样不利于理论课与实验课内容的相互补充、利用。

  实验课时为36 学时, 在课时上体现了这门课在实践性上的重要性。 部分综合实验耗时长,要想观察到实验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致使部分实验项目到课程结束还没有观察到实验结果,也就无法得到结论。其次,验证性实验项目比例偏高,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较少遇到问题,所得实验结果也就大同小异。 学生也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此外,实验准备工作往往由老师事前完成,忽略了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2.2 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采用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以教师为主导地位、以学生为被动地位的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植物组织培养理论课包括11 章节,内容繁多且课时有限,致使教学时易出现“满堂灌”现象,缺乏师生互动,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课堂活动的参与,也会间接影响老师的讲课热情及发挥,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而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将会直接影响实验课的开展效果。

  2.3 考核方式

  该课程理论部分以课程论文为考核方式,实验部分的成绩以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课程论文的格式往往不符合规范,论文质量整体偏低,引用文献少,大多学生没有认真对待,只是将其作为一项任务应付交差。 而在实验部分,实验报告结果存在重复,体现不了学生间分析问题的差异,同时存在部分学生分析不到位的情况。 因此,目前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还有待进行优化。

  3 改革措施

  3.1 合理规划理论教学内容

  目前多数高校只开设为期一个学期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课时不充足,而多数教材往往侧重全面,缺乏针对性。 本学校为了突出该课程的实践性,实践课时所占比重较大,理论课时并压缩为18 学时。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在保证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实验设备与基本操作这些基础内容被学生掌握理解的基础上,根据授课专业及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与本专业相关度高的章节进行讲授,将不相关的章节内容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学。

  3.2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的教学内容繁多, 需要记忆知识较多, 为了将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 可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采用“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自学、向同学讲授、相互讨论,能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一些专业性的或生产实践的问题, 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讨论,来实现学生对所需知识的深入理解。 当然,也可以打破教材原有的顺序,采用“项目教学法”,在完成项目或实验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


  3.3 改革实验教学

  实现实验内容多元化, 在原有实验教学基础上,减少部分验证型实验,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比重。 验证型实验只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而综合设计型实验在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这正是其今后从事组培工作所需要的。 此外,应实施开放实验室制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实验,让他们自己准备材料、设计实验步骤,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验。

  3.4 实施科学、灵活的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既要形式灵活,同时能客观反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组织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是实践课程的难点之一。 可将撰写论文改为演讲或报告的形式,让每位学生进行3-5 分钟的专题报告,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学生抄袭论文交差的现象,促进他们把知识内化。同时,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专题报告时,不同的专题汇总起来也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补充。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于http://www.zupei17.com/news/detail/id/57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